欢迎访问武汉歌剧院官方网站!

刘芳:经典重现

时间:2015-07-09 字号 阅读量:

在办公室,隐约听到楼上排练场飘来“北风那个吹……”的乐曲声,瞬间,我的思绪随着乐曲回到了那个年代,记忆的大门悄然敞开。

时光的河流,静静的流淌。我们这一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亲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但从小就知道红旗是先辈用鲜血染成的。虽然生于不同年代,只要你曾为这红色的事业奋斗过,那火红的岁月和那些伴随过你的红色旋律,早已经象自己的鲜血一样,成了生命的组成部分,再也无法忘却…… 革命、民族、红色歌曲在此交流。

时光流逝,意味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老去。在歌声中,那难忘的旋律、永恒的经典,带领着我们追寻昨天的青春脚步……《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这些陪着我们走过一段人生岁月的歌剧、芭蕾舞剧,至今依稀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今,当我们再次重温这些经典的同时,也在怀念一个渐行渐远的年代,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精神营养的舞台形象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定格……. 

在生命中,总是那往事最真。往事如风,虽是轻轻拂过,却将最宝贵的一缕永远吹入我们的心底。今天的我们,何不将记忆里昨天的河水,灌溉到我们今天的心田,让那些过去纯真的笑容、难忘的旋律,重新回到我们的梦境中和现实里。

说起芭蕾舞剧《白毛女》,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它改编的原创歌剧《白毛女》。如此算来,《白毛女》风靡舞台已经整整60个年头了。那时,抗日战争将近胜利,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转折。主持鲁艺工作的副院长周扬觉得这个题材很好。他认为,这个传说既有浪漫主义,又有现实主义,它蕴含着“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题旨。经过努力,《白毛女》终于成为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歌剧《白毛女》第一次正式演出是1945年4月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观众是“七大”代表和中央负责人,毛泽东、周恩来等观看了演出。中央书记处充分肯定了这个戏。此后鲁艺经常带着这个戏到战士、群众中去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有一次在部队演出,当戏演到抓住黄世仁时,台下一位小战士气愤得拔出枪来要打,幸被及时制止。后来到部队演出时,事先班长要把大家佩枪的子弹卸下来,以免发生意外。   

《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演遍了大江南北,“北风那个吹”成为人人会唱的曲调。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故事影片《白毛女》,主要演员有田华、李百万、陈强等。1951年,《白毛女》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58年,马少波、范钧宏又改编成京剧,由中国京剧院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袁世海等主演。

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开始编演芭蕾舞剧《白毛女》。起初是由该校教师胡蓉蓉和上海戏剧学院教师叶涛为芭蕾科表演课编排的小品,内容是喜儿下山取供品的片断。1964年6月,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小型舞剧。1965年改编成8场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5月参加“上海之春”首次演出。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新中国最早创排的民族芭蕾舞剧,它有许多新的突破和创造,如将原剧中杨白劳被逼无奈自杀身亡,改为因反抗地主抢走女儿而被打死。在舞蹈方面,主要采用芭蕾的舞蹈语言,同时吸取了中国古典舞、民间舞、戏曲的精华,既展现芭蕾脚尖功力的特点,又注意使上肢舞姿刚健有力。所以剧中既有“窗花舞”,“扎红头绳”,喜儿、大春双人舞等富于芭蕾特点的舞蹈,又有吸收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加工创作的“参军舞”、“大红枣儿甜又香舞”、“红缨枪舞”等。西洋芭蕾只舞不唱,为了使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白毛女》采用了载歌载舞的形式,加进了许多伴唱。除了歌剧中原有的“北风吹”、“扎红头绳”等以外,还创作了“压不住的怒火”、“漫天风雪”、“见仇人烈火烧”、“大红枣儿甜又香”等独唱、重唱、合唱、齐唱歌曲。事实证明,该剧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白毛女》作为中国第一部民族化的芭蕾舞剧,对中国的芭蕾舞创作具有奠基的意义。

芭蕾舞剧《白毛女》诞生至今将近50个年头了,先后演出场次1600多场。其间有几代演员相继演绎这部名著。《白毛女》的舞台演出屡演不衰,1971年拍摄成彩色影片。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白毛女》还出访朝鲜、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白毛女》已誉满海内外。

为纪念建党90周年,武汉歌舞剧院献上的 “《待到山花烂漫时》——红色经典歌剧舞剧片段文艺晚会”,不仅使我们回眸经典诞生、发展的历史,更是一次挑战。在我的记忆里,剧院芭蕾舞剧的演出,已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了。那时,剧院同时学习上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参加演出的有赵兰、龙小玲、周安玲、扈宝霞、张松青、赵可如、王兴业等一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伴奏为大型的交响乐队。现在想起来,一听到那个乐曲的响起,浑身上下的细胞都会随之而跳动。

什么是经典?我觉得,任由时间的流逝都不会褪色的作品就是经典。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文化的需求不同,我们离芭蕾远了,剧院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训练了。在建党90周年之际,剧院精心打造的这台红色经典歌剧舞剧片段文艺晚会,就是对自己的挑战。近40年没有涉足这个领域了,年轻的演员能够立起来吗?大家心里不免有着担心。

经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5月25、26日两天,市领导来院观看了联排。我们看到了,看到年轻一代演员立起来了。我感动,感动80、90后的这帮孩子们的坚持,她们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付出那份艰辛,将汗水和血水留在排练场(穿足尖鞋练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脚趾全部都练得流血,无法结痂,但没有一个说“放弃”的。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看到这幕,仍备感心痛),把最美最经典的艺术作品留给舞台,留给观众;我感恩,感恩她们传承了老一辈对艺术的那份执着与敢打硬仗的精神。在剧院的历史上,舞蹈团一向有打硬仗的传统,孩子们见证了这一点。近40年呀,我们远离的芭蕾,她们做到了,她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们都喜欢拿现在的剧院与原来的剧院比较,因为确实剧院原来辉煌过,确实有我们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回想起来,剧院的辉煌其实就是有大量的歌剧、舞剧、音乐等优秀作品立在舞台上,有一大批为艺术奉献的优秀艺术人才在剧院生根,是作品与人才滋养了这片土地。但是,我们回忆过去,不是要回到过去(因为社会在向前发展,舞台上呈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原来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而是激励我们,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所需求的,去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以满足老百姓对文化和精神食粮的需求;我们回忆过去,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追求剧院老传统,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神的传承。

剧院为纪念建党90周年精心打造的这台晚会中,大家看到了新一代的武歌人:黎雅婷、凃俊、蔡亮、叶子、胡莹莹、文艳、夏莹珊、肖雪峰、周舒等,他们演绎阔别了近40年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与《红色娘子军》片段。那一个个光绚亮丽的舞台形象,是他们辛勤努力和执着追求,为党献上的一份厚礼。

在这里,我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献给这群剧院的新生代。